|
相对于现今中国炒的热火朝天的互联网思维和有些浮躁的工业4.0,德国的企业相对安静很多,在世界500强中,虽然大的德国企业不多,但至少有1000个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是德国企业。除此之外,最值得注意的是,“德国制造”拥有无数个百年老店,秉承着一以贯之的传统,从优秀到卓越,成为基业长青的典范。
以保时捷为例。我们看下人家的经营哲学:
一是品质精神。这里组装一部车只需9小时,后序检测调适需要5天,出厂则需要数月。保时捷的订单最快也需3个月,有些配置高的甚至需要提前一年预订。尽管需求旺盛,但该企业并不急于扩张。保时捷共有7500组装工人,6500研发和服务人员,可见研发和服务在该企业的重要性。
为保障品质,保时捷除玻璃和发动机外,均为手工组装。挡风玻璃过于沉重,机器人操作更精准严实,而发动机拧螺丝较单调费力,也由机器手代劳。而其它工序均为手工组装。所谓工业4.0的优势,表现在订单处理和生产自动化上。在保时捷工厂,工人负责组装,机器人负责搬运,全场通过WIFI遥控和联络,井然有序。好的工人永远比机器人更精准,更有灵活性。这就是制品与艺术品的区别。
二是不盲目扩张。保时捷保持着细水长流的生产节奏:从来未有所谓淡季,即便金融危机时也不淡。介绍人员的解释是,保时捷的需求是不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,因为这个群体不差钱。
由于受厂房限制,又处于市区,保时捷每天只能生产200辆车,年产不过6万辆,仅二三百亿元的产值,和其他汽车巨头动辄上千亿产值无法类比。不轻易急速扩张、不愿加班,与其说是德国家族企业的特点,不如说是德国企业的普遍特点。
三是精益精神。虽然保时捷在德国其他城市也有一些生产工厂,但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发动机,以及整车的组装,都是在斯图加特的工厂完成的。其中老技工的技艺(know-how)是核心竞争力。
德国制造之所以能成为品质标志,除德国人动手能力强、讲究精益精神外,技工教育是关键。德国实行双向教育,学生们在初中开始分流,大部分去了职业技术学校。在德国,熟练工人很抢手,由于这方面短缺不得不到南欧进口技工,高级蓝领也比普通白领收入高,企业领导人也经常从蓝领中提拔。
保时捷这类德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老带少、传帮带式的师徒制,这样技艺(know-how)被传承下去;而家族企业的长期稳定又让企业哲学、企业文化得以传承。是工匠精神、家族传承和现代科技形成的铁三角让德国制造立于不败之地,仍凭互联网的风口不曾动摇。
所谓互联网思维不过是手段,最终目的是能让产品行销全球、企业基业长青。
互联网思维不是不好,工业4.0也必须是大势所趋,不得不做,甚至要必须做好,只是我们能不能静下心来,真正的能做点东西呢。
|
版权声明 |
|
本人声明此帖为本人原创帖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