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临近年关,新年的气氛越来越浓,但对于很多制造业企业来说,这个年似乎并不好过。有的,为了殊死一拼,开始了惨烈的价格战争;有的,想转型升级,却遭遇重重困难。要想获得新生,阵痛使必须的。中国希望在未来十年内,实现中国生产线系统的显著提升,这其中掩藏着巨大的商机。熬过寒冬,转变思路,制造业还有春天!
“自杀式”价格战
一个在某行业处于中等水平的企业,本来正常运营相安无事,可是该行业的龙头新引进了一整套自动化设备,凭借着先进的生产方式,这家行业龙头抢走了原本属于那家中等水平企业的订单。在中国制造业寻求升级的整体背景下,这种自我革新的方式获得了官方的支持。而那家中等企业的负责人做的是,把产品的价格一次性压低至远远低于成本的价格,采用搏杀的方式与对方鱼死网破,“不搏杀,早晚都是死”,这种“自杀式”价格战,看准的就是“引先进设备的行业龙头,短期内不得不提高生产成本”的软肋,并且在制造业内愈加普遍。如果这种“自杀式”价格战持续的话,最终伤害的将是制造业的整体肌理。
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,大企业需要集中精力推动生产线的升级,每一步都充满风险,但市场的恶劣情况,让大企业不敢放手去做,最终会拖慢中国制造的升级速度。
生产线革命
大部分的制造类企业正在通过寻求局部变革的方式,推动企业的整体转型,考虑到制造业庞大的体量,这种转型注定是谨慎且小心的。一份来自制造业协会的数据显示, 31.3%的制造类企业认为生产线必须要进行新一轮的技术的变革,而22.87%的企业认为“这将是面对行业危机的必然转型之路”。智能机器已变得愈发重要。基于智能制造体系,用户可以获取所有机器的生产数据并将它们发送给用户,然后用户就可以在 MES/ERP 系统中使用这些数据,从而更好地满足业务目标。而现在的问题是,在看似华丽的转型工程面前,如何开始第一步?根据中国制造业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,已经开始投入到生产线改造变革的企业占到43.92%,未来三年内开始投入的企业占到32.43%,没有考虑的只有14.86%。但这一报告同样警告称,“而在最为关键的大数据、数字化、物联网、云制造等方面投入的企业相对较少,分别只有7.04%、6.34%、6.10%和5.87%”。这意味,对于大多数中国制造类企业来说,生产线的升级并没有固定的路径,但努力“将互联网因素引入到生产中,实现生产信息和流程的安全可控且可追溯”是一个大方向。 |
版权声明 |
|
本人声明此帖为本人原创帖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