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董垚 于 2015-11-24 21:21 编辑
这几年,中国主流媒体关于“中国制造”的报道可谓用心良苦,“中国产品日益受到全球消费者欢迎”,“中国产品在全球竞争力快速提升”,“中国产品已经和德国、美国、日本、韩国产品同台竞技”……总之,“中国制造”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。企业的宣传与官媒遥相呼应,“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受到热烈欢迎”,“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展会上受到参观者及媒体追捧”,等等。
然而,真的是这样吗?衡量一个企业国际化实力看三个硬指标是:高端产品、主流市场、核心技术。中国企业技术层次低,无法进入主流市场是个不争的事实。一个问题是:“中国制造”与发达国家的差距,到底是缩小了还是拉大了?
我的思考是:“中国制造”这些年的确有很大进步,但与世界主流品牌的差距正在拉大。什么意思?就是说,你进步了,人家也没停滞不前,而且人家进步更大。 我最近和一个参加了德国汉诺威工业展回来的老师聊天,他说他发现,在国内自信而高调的中国企业,在国际著名展会上其实是不折不扣的配角,其现场表现与其刻意向国内消费者传递的信息有很大差别。换言之,他们刻意放大了一些信息的传播,同时有刻意隐瞒了一些信息的传播。 所谓“中国制造”取得长足进步,很大程度上是拿自己的今天和自己的昨天相比,是自己跟自己玩;如果参照物换成国际企业,结果就变成了方洪波说的,“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”。 事实上,“中国制造”的真实处境稍微动一下脑筋就能发现。比如,既然“中国制造”越来越受全球消费者欢迎,为什么中国至今没能诞生出三星、西门子这样牛逼的国际企业?为什么国际市场对企业贡献率仍然低于国内市场?很显然,真实的情况没有宣传的那么好。 在汉诺威工业展的展馆中,中间的位置、好的位置都是被发达国家和新上升的发展中国家所占有,为:ABB、西门子和每个行业的龙头企业,以及土耳其、印度和前东欧的国家,他们占地60~500平方米不等!而MADE IN CHINA分布在每个展馆的最边、最没人气的位置,没有大的摊位,90%是3×3或3×4的展位。从形象上看,外国的企业布置:大气、突出、鲜艳、有特点,中国企业的布置:灰土、小气、大同小异;从产品上看,外国企业的产品庞大、精致、讲究、新颖、难度大;中国企业的产品陈旧、粗苯、科技含量低、布置和摆放很不讲究。 展会有65个国家和地区参展,6500多个参展商,有十八多万个国外客户来参观和洽谈,但中国展位上的参观者和客户却是寥寥无几,很多客户走到中国展示区,就绕开走了,有的看客,中国的供应商热情的给他们介绍,他们却很不耐烦或摇头不停留的走过。 中国制造在工业4.0的高科技展馆里找不到!上百家公司各种机器人的表演,让人目不暇接、眼花缭乱!但是让我感到更惊奇的是:转遍了整个展馆,却没有看到一家中国的公司,在这里参展!是我们的产品太差了呢?还是我们的许多产品是抄袭的,侵犯了知识产权,不敢来这里展示?我们许多企业都整天在喊他们的产品“已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”。为什么不敢真枪实弹地上战场呢?许多客户对中国制造不信任,不屑和发怵,很远看到中国的参展专区就止步了,好一点的是走马观花、匆匆走过, 我们不禁要问:为什么?为什么是这样呢?我感觉主要是以下几条原因:
1、急功近利、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。
2、人心浮躁、不注重学习、不注重技术、不注重人才。
3、没有信仰、道德、诚信和责任。
4、夜郎自大、投机取巧、缺乏国际的大视野。
5、大专院校、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衔接太差!
我们这些年出现的信仰危机、诚信危机、道德危机、人性危机、最终反映到了我们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危机、产品危机、制造危机、我们完全被边缘化了,中国制造岌岌可危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