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刊称“中国对"侧卫"开展逆向工程让俄头疼” 发动机是一大弱点
作为中国11号工程的第二代发展产物,歼-11B在外形尺寸上和苏-27相差无几,事实上一开始这是得到授权的仿制;但中国技术员喜欢逆向工程研究,一心想用自己技术进行改造这让俄罗斯飞机制造行业头痛不已。现在歼-11B在内部有了很大的改进,使用了完全国产化的航电设备。作为火控系统的核心,其使用的国产脉冲多普勒雷达在性能上要领先俄制NOOIE雷达不止一个档次,该型雷达可以同时引导4-6枚PL-12空空导弹攻击多个目标,具备强大的探测能力和抗干扰能力,整体性能已达到F-15战机的雷达水平,部分指标还有所超越。 歼11B在雷达波反射最强的进气道唇口加装屏蔽罩,在进气道内亦有雷达吸波涂料,令该机雷达反射截面由苏-27的15平方米大幅下降至5平方米不到,在不改进气动外形的条件下,已达到目前人类所能做到的极限。但中国航空技术员们还需要找到办法解决国产喷气发动机的缺陷。
歼-11B用的是国产涡扇-10A发动机,关于这款发动机一直存在争议,它研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2005年12月28日完成设计定型审查考核,历时18年是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、大推力、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,它结束了国产先进涡扇发动机的空白。不过有人认为它克隆自俄制AL-31F发动机,但也有人认为它是中国自主设计,只不过借鉴了上世纪80年代采购的美制CFM56发动机的一些元素。据报道,曾有一段时期涡扇-10A发动机每飞行30个小时就要进行检修,而苏-27的原配AL-31F发动机是每飞行400个小时才需要检修。还有报道称涡扇-10A的推力也不如AL-31F。 尽管如此,中国仍决心大力发展航空产业,以便未来可以不依赖外国技术,尽管困难重重,但中国认为这是为了达到最终目的而需要承受的代价。长期投入国产发动机研发将最终确保中国的军工企业获益。
不过歼11B战机仍是继歼10之后中国军用航空技术的重大突破,其综合战斗力更在歼10之上,,其改动量之大令美俄等强国感到惊讶,中国航空科技进步之快由此可见一斑。 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歼11B重量减少600多公斤左右;加上推力比俄版更大的太行发动机;让空战性能比本已十分出色的苏-27系列更上一层楼;此外歼11B机载设备包括环境控制系统、全权限四余度电传飞控系统、火控系统、玻璃化座舱系统等全是自行研制的最先进设备。 歼11B的航电子系统相对于之前包括歼-10在内的国产战机也堪称“豪华”,其配备的视野更宽广、显示信息更丰富的国产衍射平显,性能比俄制外挂电子吊舱更先进的机载内置电子战设备,以及尾椎上的红/紫外线导弹尾烟探测告警装置,都是在国内战机首次应用。相信到2030年,中国战机的各项国产装备将会追上世界最先进的水平。
|